癌癥的早期癥狀以及預防措施
日期:2016/10/18 17:34:24 瀏覽次數:1
①我國每年新發癌癥約312萬例,占全球新增的20%以上,每分鐘就有6人被診斷為癌癥;
②發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癌癥是肺癌;
③乳腺癌已成我國女性第1位的高發癌癥;
④我國約60%的癌癥是可以避免的。因此我們要正確認知、提前預防、遠離癌癥!
在醫學上,癌是指起源于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是惡性腫瘤中最常見的一類。腫瘤是機體在各種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組織的細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對其生長的正常調控導致異常增生與分化而形成的新生物。新生物一旦形成,不因病因消除而停止生長,他的生長不受正常機體生理調節,而是破壞正常組織與器官,這一點在惡性腫瘤尤其明顯。更多精彩內容搜索公證號關注“靈芝文化”。與良性腫瘤相比,惡性腫瘤生長速度快,呈浸潤性生長,易發生出血、壞死、潰瘍等,并常有遠處轉移,造成人體消瘦、無力、貧血、食欲不振、發熱以及嚴重的臟器功能受損等,最終造成患者死亡。癌癥是全球發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2012年約有1400萬新發癌癥病例和820萬例癌癥相關死亡。煙草使用是最重大致癌風險因素,它導致全球超過22%的癌癥死亡,以及全球約71%的肺癌死亡。中國每年新發癌癥病例約312萬,因癌癥死亡超過200萬。我國總體癌癥死亡中,男性中的65.9%、女性中的42.8%是可預防和避免的,平均約為60%。我國7大高發惡性腫瘤: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結直腸癌、宮頸癌。主要腫瘤死因: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結直腸癌、乳腺癌、胰腺癌。——(內容來自:2014年世界癌癥報告,2013年中國腫瘤登記年報等)(1)長期吸煙者:統計表明,10個死于肺癌的患者中,有9個是煙民; (2)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等肺部疾病患者;(2)出現咳嗽、痰中帶血或咯血、胸痛、胸悶、氣短等癥狀要及時就醫(3)45歲以上為減少廚房油煙傷害,要少做高溫煎炸食物,從事廚藝30年以上的中老年人重視定期體檢(5)喜歡高鹽飲食、腌制食品,特別是沒腌透的食品的人(5)胃不舒服、消化不良、胃反酸、胃痛腹脹、貧血有黑便要及時就醫。(1)長期大量飲酒者:可能導致肝硬化,而由肝硬化轉化成肝癌的比例高達70%;(3)長期接觸攝入黃曲霉素的人,如經常吃霉變食物者;(3)保持健康體重,出現不明顯原因的惡心、嘔吐、腹脹、食欲不振、尿色明顯發黃等,及時就醫。(1)從未生育或生育過晚者、40歲以上未孕未哺乳者;(3)大量接觸有類雌激素作用的化學品(如化妝品等)的人;(3)不亂用雌激素,發現乳房有硬塊或疼痛及時就醫;(4)有乳癌家族史、40歲以上未孕、超重的女性每年應做1次體檢和早期乳腺癌篩查(1)過早開始性生活、有多個性伴侶等性生活較混亂的人;(1)預防宮頸癌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種宮頸癌疫苗,有慢性宮頸疾病者要積極治療;(3)有3年以上性行為或21歲以上有性行為的婦女要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3)有消化道病癥者,潰瘍性結腸炎、血吸蟲病患者;(4)有結腸、直腸癌家族病史者,有盆腔放療史者,膽囊或闌尾切除者。(3)定期進行結直腸癌篩查,大便突然增多或減少、腹瀉、便不凈、大便變扁、變細或不規則等要及時就醫(1)經常接觸放射線的人:甲狀腺癌的誘因目前不明,但甲狀腺對放射環境敏感;(2)女性、有甲狀腺癌家族史、沿海地區居民等甲狀腺癌高發人群,每年至少體檢一次(1)有消化系統疾病者,食管炎患者,有食管癌或胃癌家族史者;(2)平時盡量避免吃得過快、過粗,食物溫度最好在40攝氏度以下;(3)不吃發霉食物,少吃腌制食物,不抽煙,少喝酒,不蹲食,小心魚刺、禽畜肉骨頭等刺傷食管壁。(4)發病年齡以45-65歲最多見,男女比例為1.58:1。